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10月1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于天洋 李启蛟 摄影报道)沿着滨海路彩色沥青一路骑行,一边是碧海蓝天,一边是花香四溢;家门口的新型智能电子站牌上,实时公交一目了然,公交出行变得舒适又便利……在烟台,“绿色出行”如此惬意。

2020年烟台被列为全国首批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城市,昨天上午,我市绿色出行创建迎来省部级复核。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绿色出行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绿色低碳公共交通,努力构建绿色出行友好环境,持续提升公众绿色出行意识,全面培育城市绿色出行文化,“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设施完善

市区累计建设绿道243公里

有绿树环绕,有花香扑鼻,沿着慢行道散步或骑行,成为不少市民喜欢的休闲方式。我市以“串山、观海、揽城”为目标,加快推进慢行系统建设,大力推行城市慢行道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市建成区累计建设绿道243公里,改造慢行系统56公里,逐步形成市区道路慢行系统闭环成网,丰富了市民绿色出行方式,激发了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在人行过街需求较大的路口安装26处“行人过街信号控制按钮”,有效保障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
1.jpg
无障碍设施,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我市开展“百日攻坚提升”“路口渠化”等工程项目,先后对红旗西路、青年南路、环山路等14条道路、560余处路口的无障碍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改造提升;改造环海路14处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有效消除了残障人士的通行安全隐患;公交车辆全部设有特需人群专座,车厢内选用LCD显示屏为乘客进行汉字显示、语音播报等多项报站服务;创建期间,新增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辆563部,大大方便了特殊需求人群出行。

近年来,我市引入多方力量,加大不同服务类型充电设施设备的建设。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充电桩数量达8087台,其中公交车辆配套的充电站44处、充电桩432台,拥有加气站8处、加气机21台。同时,在高新区、东里、宫家岛3处公交场站建成了“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的新模式,对我市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绿色交通意义深远。

公交优先

市区公交专用道达到206公里

早高峰时段,公交一路畅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公交车通勤。

我市不断完善公交专用道系统,保障公交路权优先。编制《烟台市区公交专用(优先)道建设方案》,出台《烟台市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办法》,推动公交专用道成环成网,切实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创建期间,完成了迎春大街等39条道路共157公里公交专用道的施划,市区公交专用道达到206公里,较好实现了网络化运营。

交通枢纽场站方面,我市建成烟台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烟台牟平旅游换乘中心2个客运枢纽站;根据规划,稳步推进了18个公交场站的建设,总面积88774平方米。截至目前,养马岛孙家疃公交场站等8个场站已建设完成并实现了相关功能,公交车辆车均场站面积由97.7平方米/标台提升到153.6平方米/标台,公交车辆进场率由67.4%提升到92.7%。

科技赋能

提升公交智慧化服务水平

可以刷卡,也可以扫码,还可以现金,在烟台乘坐公交车,不再为零钱担忧。我市稳步推进交通一卡通、手机移动支付、二维码付款、银联闪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先后开通支付宝、微信、银联闪付及互联互通一卡通支付功能,烟台市民卡实现了与全国300多个城市的互联互通。目前,我市已完成公交移动全支付体系建设,一卡通非现金支付比例达到了72.7%,满足了各类出行群体的支付需求。同时,为了更好照顾老年及特殊群体的支付习惯,我市公交系统全部保留非现金支付方式。

我市全面升级公交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市民出行需求,灵活机动编制调整各线路作业计划。同时,充分利用车内安装的定位系统、移动网络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对驾驶员操作情况、高平峰车厢满载率、道路拥堵情况、站点候乘客流状态进行动态监测,优化调整作业计划,科学配置公交资源。开发“烟台公交”APP,系统集移动支付、实时公交查询、出行方案规划、线路调整信息推送、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满足市民“掌上出行”需求,获得一致好评。大力推广应用公交电子站牌,在滨海路、观海路等21条道路沿线站点,安装新型智能电子站牌248个。新建的智能电子站牌具有车辆到站图文及语音提醒、线路调整通知信息、视频公益广告发布等功能,既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了便利,又亮化了城市形象。

此外,近年来我市共淘汰国三及以下公交车辆156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公交车全部淘汰,淘汰率达100%;同时新购置公交车辆724部,全部为纯电动新能源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