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浏览

代表委员面对面|智能交通能在十年内解决交通拥堵?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琳 | 全国两会报道

3月3日,由中国经济周刊联合百度APP独家出品的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开启第一场直播。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围绕“数字经济新时代,智能交通如何赋能智慧城市”的主题开展研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战略院副院长战静静为本场直播的嘉宾主持。

1.jpeg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目前,智慧交通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这也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率,进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最佳方式之一。那么,拥有成熟智能交通体系的未来城市,应该是什么样?何时能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智慧交通又如何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直播中,王先进、单志广围绕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解决交通拥堵,社会各方该如何做?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交通系统就如同血管,它是生命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搭载了生存必不可少的需求。同样,智慧交通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一个拥有智慧交通的城市应该是怎么样?怎样理解这个系统?

王先进在直播中说,一个拥有成熟智慧交通系统的未来城市,交通应具有现代化交通的显著特征。2019年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到,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这五个词高度概括了拥有成熟的智慧交通的未来交通形态。

他解释道,智慧交通运用精准感知、高速传输、超级计算来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这会极大改进交通出行的路径优化与出行效率,同时避免车辆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促进交通安全,并且节能降耗。

单志广则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智慧交通做了解读。

“若从狭义角度理解,指城市范围内的车流、路面交通。若从广义角度来理解,交通会跨越出城市边界,整个民航、水路、高铁、港口等等都属于大交通体系,这也就构成了国家层面上整体的智能交通体系。”单志广说。

民众对于智慧交通解决道路拥堵充满期待。这也是市场、企业发力的重要方面。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他的新书《智能交通》里预测,五年内智能交通能使中国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限购和限行,十年之内基本上拥堵问题可以解决。

这一美好愿景实现的可能性如何?

“其实李彦宏讲了三个假设前提,第一是智慧交通发展很快,第二是同时大力推行公交优先、发展共享出行新业态,第三是实施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与智慧交通相结合。在这三个假设前提下,他相信智慧交通将显著改善交通拥堵状况。”王先进认为,李彦宏的假设前提很清楚,也比较乐观。对技术进步一直持乐观态度,这是企业家非常好的心态。

“我们搞科研的往往没那么乐观,总觉得难题很多。”王先进调侃道。他说,治理城市拥堵不是单一实践或者单项技术能解决的,涉及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交通规划与建设管理,以及市民出行的文化与习惯养成。“科技、智慧交通恐怕只是一味药。”

单志广对此具体解释道,复杂问题要分解,分而治之是第一步。

他认为,第一,智慧交通的首要责任部门是规划部门。城市规划者应考虑怎么通过规划使整个城市规划体系、交通体系更加合理,这是第一步。因为如果城市规划做不好,从其他方面去弥补的话,成本代价会非常高昂。

第二,交通体系方面,要解决如何用信号灯、交通规则,以及无人驾驶、车路协同、车网协同解决现有条件下的道路优化问题。通过数据来解决出行时的不对称,更加精准地预测出行时间和出行路况,这是需要从技术、城市智能交通角度来发力。

第三,从市民角度,需要树立一种更好的出行观,需要更好的人和车之间的关系。其实,出行的开车需求,适用才是最好的,可以尽可能开小车,开新能源汽车。现在很多人觉得开车,特别是开豪车是一种炫富手段,这是不应该被提倡的。

“未来的智慧交通需要真正有智慧的出行者。未来是人、车、城市真正变成有机体。而且系统是畅通的、低碳的、高效的、节能的。”单志广说。

王先进补充说,政府还需要呵护市场,注意不是“培育”市场,是“呵护”。“政府要搭建和培育公平、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让智能交通上下游各企业部门健康合理地竞争,形成合力。企业方面在把握需求和理性发展上应该更深入、更谨慎,在资本应用上面,一定要遵从市场规律、市场规则,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2.jpeg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智慧交通如何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如何助力国家“3060”双碳目标达成?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愿景如何实现?

谈及此问题,王先进认为,智慧交通至少在三个层面可以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推进。“一是智慧交通能够优化交通系统资源,提供一体化的运输服务来绿色出行,优化出行结构,减少碳排放。二是智慧交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包括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还有智慧铁路、智慧公路、智慧航运、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邮政、智慧快递等,能给整个大交通带来重大变革,促进交通效率,减低交通能耗,降低碳排放。三是智能交通技术能用较低的社会成本对整个交通行业碳排放进行精准监测和核算,这样有利于支撑国家层面制定科学的措施。”

其实,已有西方国家把低碳、绿色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标签和特征进行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率先探路。

“比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在做智慧交通系统规划时,除了提出智慧交通建成以后交通堵塞率降低25%,交通排队所需时间降低50%这些效率方面的定量目标,也从能耗角度提出了目标——智慧交通系统建成以后,要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城市污染下降15%。这两个指标都是跟‘双碳’结合很紧密的。”单志广说。

他认为,智慧交通通过大数据、AI和物联网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进行交通引导、路网规划,进行整个交通体系的优化和调度。这样能使整个交通体系耗费的汽油和产生的能耗大量减少。

他解释称,对于智慧交通、智能城市,绿色化应是其应有之意,也应该是在技术上、效果上追求的重要方面。未来,人机协同、车路协同、车网协同是很重要的目标,要为“双碳”目标实现更好的技术层面的支持,通过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来实现多用数据、少用能源,来实现更好的节能降耗。

“我们讲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的核心从‘双碳’目标达成的角度来讲,就是多用数据、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更加高效、更有获得感。”单志广如是说道。

责编: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