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巩固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实施城市精明增长战略,注重全域统筹、差异管控、精细集约,系统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开发模式、建设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提升超大城市人口经济承载能力。
其中,包括推动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型,深入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加快构建科学发展的功能格局。推进龙门山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由1个国家公园和5个自然公园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提升城市气候舒适性。持续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功能结构,促进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开发模式向综合开发、产城融合转型,高标准规划赋能增量空间,有机更新活化存量空间,大力推动产城融合。强化就近配套,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向郊区新城均衡布局,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推进TOD综合开发,促进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推动新型社区建设,力争到2025年完成600处城市剩余空间利用,推动100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促进功能提升和生态价值转化。
推动城市建设向标准引领、全程绿色转型,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着力打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其中,包括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格局,实施铁路公交化改造,加快成资、成德、成眉等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统筹强化“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与高效衔接,力争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持续开展氢燃料动力重型货运车辆示范应用,力争到2025年城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城市物流配送车、中小型环卫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富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