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在马场路和花城大道交叉路口设置有非机动车车道。在规划层面保障非机动车路权,可以更大程度地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快报长期致力于调研、践行“四力”的主流媒体,将加大力度贯彻“大兴调研”的通知精神,陆续推出“深调研 寻良策”报道,为经济社会发展、为城市文明进步和文化遗产保护尽媒体的绵薄之力。

“双碳”背景下,健步走、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漫步城市慢行道上,远离交通拥堵、汽车轰鸣,品味城市生活舒适度与市井味,享受优游卒岁的闲散风光,这样的绿色出行正在成为新时尚。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日前表示,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项目团队已完成了研究成果——慢行空间品质提升方案,提出通过打造9大特色慢行片区,以片带面推动全市慢行空间优化。

作为覆盖面最广的交通组成部分,广州城市街道慢行系统目前规划和建设情况如何?这些示范片区有何特色?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哪些便利,还有何提升空间?新快报记者选择部分示范区域进行走访了解。

■统筹: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陈慕媛 李超朝 黎秋玲 梁贤安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部门声音】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慢行系统重点 从两方面规划先行

目前,广州市全方式出行比例中,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在2022年占比已达到50.4%,电动自行车快速兴起,与步行、自行车共同构成慢行交通新主体。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项目团队完成了研究成果——慢行空间品质提升方案。方案结合广州市儿童友好示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关注不同地区的主导特征,提出相应的道路及慢行空间分配方法。重点从两个方面规划先行:

一是针对广州市现状道路缺少非机动车道的实际情况,从快慢交通空间分隔、分道行驶等角度,提出现状道路改造指引与道路断面改造模式,明确非机动车通行路权,为交通管理部门逐步完善城市非机动车道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示范先行,支撑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具体对不同类型、功能、特点的慢行空间进行统筹融合,打造特色慢行片区,以片带面推动全市慢行空间优化,包括农讲所慢行接驳片区、嘉禾望岗地铁站周边片区、儿童友好示范区、健康无碍慢行示范区、文商旅慢行示范区(北京路片区)、红色漫游路径(农讲所—团一大广场)、桥下空间活化(猎德大桥海珠段)、红线内外融合示范区(马场路片区)、多道融合慢行示范区等9类示范区。

未来,广州将努力打造令人“念念不忘”的街巷道路、“遥相呼应”的地标群、令人“怦然心动”的城市景观,让人们在惬意的城市空间自由呼吸,实现“街”“城”“人”三者的和谐共融。

交通路口能设置遮阳棚改善慢行通行环境吗?

广州市交通局:

将选取非中心区进行试点安装

采访中,不少市民在一些慢行区域表示,希望能在绿道、交通路口等加装遮阳棚,改善慢行通行环境,广州市人大代表刘彤等代表也曾为此提了建议。对此,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日前在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429号建议答复的函中(以下简称《答复》)表示,广州市目前的情况暂不适宜大规模推广安装遮阳棚。目前,广州市部分中心城区道路行道树覆盖率较高,已具备较好的遮阳条件,暂无需设置遮阳棚。遮阳棚的安装需要占用一定的道路资源,部分路口将会影响机动车的正常通行。

《答复》中提到,目前,国内已有杭州、无锡、苏州等城市试点推广在非机动车等候区设置安装遮阳棚,为慢行交通参与者遮阳挡雨,对改善慢行通行环境,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安装限制条件多、极端天气须频繁拆卸、反复安装损害路面结构、棚面易老化残旧影响市容市貌等。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相关管理部门认为在城市交通路口设置遮阳棚须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广州只有部分非中心城区新建或改扩建后较为宽敞、且行道树覆盖率较低的道路路口,具备设置遮阳棚的初步基础和条件,难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接下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将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结合道路管养工作实际,进一步开展交通路口设置遮阳棚研究工作。选取非中心区具备安装遮阳棚条件的交通路口进行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进一步优化遮阳棚安设工作,为广大市民创造安全、舒适、顺畅的交通环境。

【委员建议】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

修建非机动车道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对于广州的慢行系统建设,长期关注非机动车出行及管理问题的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建议,在规划层面保障非机动车路权,修建非机动车道,可以更大程度地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一则有助于安全,二则是有助于交通管理。当然,要结合现实因素进行考量,比如道路的宽窄度、是否为单行道,以及该地段是否为公交系统的覆盖面等。

“完善地铁接驳,有利于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谭国戬说,在从地铁到家的最后一公里中,有老人、小孩,也有行动不便的人士,在完善接驳慢行空间时要注意台阶的设计是否有利于轮椅的推行,不要设计过于复杂的道路,还要考虑是否需要建设雨棚。另一点是,地铁站离公交站的距离不要过远或是不方便寻找。

“我觉得农讲所地铁站周边改造后呈现了较好的效果,出地铁口后,有雨棚可以遮风挡雨,雨棚旁边是公交车站,路面上没有太多的台阶,走起来方便。”谭国戬提醒,有关部门在完善慢行接驳片区时,要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出行,要让大家能够便利地从地铁站通往公交站。

对于规划提到的“美丽上学路”,谭国戬认为第一要素是安全,让路况可控。还可因地制宜地考虑雨棚的建设,让学生可以更顺畅地通往最近的公交站或地铁站。

根据规划,中山一院周边7家医院将串联打造健康无障碍慢行系统,谭国戬表示,在他看来,该片区总体而言改造难度较大:公交地铁接驳不到位,道路高低起伏,小路口很多,车辆也不少,停车难。他谈了几点建议,“要让片区做到健康无碍,重点是保证安全。要提升对小路口的管理,最好能完善交通与医院之间的道路指引。”

名词解释

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而在广州,电动自行车快速兴起,与步行、自行车共同构成慢行交通新主体。

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