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溪步道。 (资料图)
绿色交通是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3103小巷公交开通后,我上下班基本是轨道+公交模式。”家住铜元局的张樱说,小巷公交在铜元局片区正式开行后,不仅切实解决了大田坝街、揽湖路沿线居民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与轨道3号线实现“零距离”换乘。
这样的变化,无疑是南岸区瞄准居民日常出行面临的“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突出问题,制定推出的一系列缓堵促畅举措。该举措将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
提升轨道站步行便捷性
近年来,南岸区加快轨道线网建设和TOD开发,推动10号线、27号线等线路开工,推动四公里停车场、海峡路变电站等TOD综合开发项目。
而随着轨道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心城区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也“迫在眉睫”。据介绍,南岸区将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作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推进,计划通过3年时间完成开通18个轨道站中11个轨道站的步行便捷性提升,其中2021年实施6个轨道站步行提升,提升站点数量位列全市第一。
截止去年年底,涂山、刘家坪、上新街等3个站已建成投用,铜元局站完成90%工程量,海棠溪、海峡路2个站完成50%工程量。今年一季度,以上项目完成后,预计轨道站800米范围内,步行10分钟服务面积占比由63.9%提升至75.5%,绕行地块面积占比由28.6%下降至15.3%,有效缩短市民前往轨道站的步行时间。
在轨道上新街站,记者看到从该站4号口出,步行几十米就到达清水溪步道广场。实际上,附近的一天门社区至轨道站步行距离约450米,高差约40米,既有步道年久失修、多处损毁、绕行较远。优化方案将建设市民休闲广场和公园小品,拓宽既有步道,增加排水、照明、指示标志等设施,改善提升沿途步行环境。通过提升优化,一天门社区至轨道站步行距离缩短至约400米,约3000人步行乘坐轨道交通更便捷、安全。目前,该步道工程已完成并投用。
开通微循环公交
公交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让市民实现零距离换乘、出行更加便利? 南岸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岸将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广泛搜集群众意见,实地踏勘道路状况,死磕“路窄设站难、待班调度择地难、车辆夜间停放难和小巷公交五小设施配置不完善”等“老大难”问题,精心制定和完善线路开行方案,力求打破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截至目前,南岸区已开通4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分别覆盖茶园片区、铜元局片区。此外,今年,南岸区还在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新增了5条公交线路,通过加强公交轨道一体化接驳,不断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
该负责人表示,完善南岸区公交路网,提高公交覆盖率,就是从建立区域公交微循环系统开始,让市民出行从“有车乘”到“乘好车”,通过微循环公交逐步消除公交盲点,让市民乘坐公交距离限于400米之内,提升服务质量,让“公交优先”升级为“公交优秀”。
修建特色山城步道
这个端午,清水溪步道、黄葛古道等山城步道游人如织,不少山城市民都纷纷选择前往打卡,在家门口感受“诗与远方”。
以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系统,是绿色出行、绿色交通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南岸区依托山水特色本底,打造城市体验风景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绿色生活便民道,在南山建成75公里,南滨路建成15公里特色山城步道。
南山步道全长约75公里,由“一环十九支”步道系统组成。线路依托南山植物园—黄金公路游憩联络线,串联指月峰步道、凉水井步道、清水溪步道、文峰塔步道、黄葛古道、龙脊山步道等,共计19条独立山城步道。
接下来,南岸还将进一步加快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为人民幸福生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