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交通运输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淮南市积极推进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并取得良好效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淮南市绿色出行创建工作,要求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绿色发展行动部署,以绿色出行城市创建为契机,深入实施公交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政策引导,进一步增强公众绿色出行意识,切实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通过一年的创建,我市已基本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出行方式。

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淮南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公共交通保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得到充分彰显,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形成结构合理的绿色出行体系,拥有较为广达的出行线网及智能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推进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加大无障碍出行系统建设,发展微循环公交系统;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水平,加强与高铁站的接驳换乘,开通公交快线和定制公交,形成“干线+支线+城郊”三级公交网络。市财政成本规制补贴资金由4320万元提升至48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淮南市公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慢行出行系统更加完善,集约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的各类杆件、箱体及地下管线等200余处,清理人行道“肠梗阻”35处,设置坡道40余处,新增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32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绿色出行创建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创建工作中,淮南市首先优化城市道路网。树立“窄路密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快支路、街巷路建设改造,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适宜绿色出行的城市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主次路网级配,逐步打通“断头路”“卡脖子路”,畅通“微循环”,新建城市道路11.5公里,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道路交口改造50余处。设置公交专用道84.2公里,提高通行效率。推进慢行系统建设,持续打通全市人行横道断头路,对非机动车道台阶进行降坡,在重点路段对非机动车道内的停车泊位予以清除,在淮河大道与民惠街交叉口、广场路与洞山路交叉口等50处路口探索应用彩色防滑涂料、非机动车二次过街、非机动车一次左转等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通过“小手术”深挖道路潜力,缩小路口转弯半径,减少行人过街长度。在主城区8个路口建成遮阳(雨)棚29座,清理人行道障碍物6512个,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5.68万米。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安排资金对步行系统进行优化,推进城市道路无障碍建设。洛河大道、瓦埠湖路、和悦街等路段对步行系统进行无障碍优化,清除地面障碍物,设置缘石坡道。清理人行道“肠梗阻”35处,设置坡道40余处,连接中断节点,建立连续的慢行网络,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安全。新增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32处。根据相关要求,我市拟购置新能源公交车750辆,其中低入口公交车330辆,目前已完成购车方案及融资方案,正在加速推进,年底前全部购置到位。

推进绿色出行创建工作,交通服务创新必不可少。淮南市先后开通淮南码上行、中国银联云闪付、微信小程序等多种电子支付方式,联合安徽银联共同开展云闪付乘车码1分钱乘公交、5折乘公交、7折乘公交等多项惠民乘车活动。电子支付及公交IC卡使用率达到80%以上;同时淮南市建立了淮南交通大脑系统,利用交警、交通、城建等部门视频、卡口、电子警察、地磁、事件检测等外场收集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建模计算,生成交通指数,实时掌握交通运行态势,建立信息发布、拥堵疏导、态势预测等交通诱导信息;积极推进交通标志标准化、规范化;建立交通信号智能控制平台,优化信号控制,逐步提升城市通行效率。相关部门还进一步加强停车管理。为预防机动车挤占非机动车道及步行道,在全市60处设置“绿色停车位”1013个。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场(点)停放新能源汽车,当日首次停放2小时以内(含充电时间)的,免收机动车停放服务费。

淮南市以绿色出行城市创建为契机,通过树立绿色出行理念,倡导清洁、低碳环保等方式,提高市民绿色出行意识,提升城市绿色出行水平。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思路,在全市累计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站点300个、锁车器12000个、自行车10000辆。实行1小时内免费政策,基本满足群众最后1公里出行需求。2021年市民累计借还车677.23万次。按照骑行1次平均15分钟,行走3.75千米计算,可节省汽油254万升,减少碳排量约为584.2万吨。

绿色出行是一种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以来,通过因地制宜制定各项保障措施、建设改造慢行步道、慢车道、公交站亭、公共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方式,城市环境更加优美、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便捷。(记者 张 鹏)

原标题:绿色出行,让城市更美好

来源:淮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