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将继续强化交通综合治理,让城市出行更加有序。部分人大代表重点关注了城市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系统建设,希望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

家住朝阳区高碑店的市民成先生,工作地点在海淀区的苏州街。最近一个月以来,随着北京生活和工作秩序恢复常态,他感觉地面交通也越来越拥堵。
成先生:之前开车从高碑店这边,上朝阳路,再上四环主路,一路开到苏州街,最快只用35分钟,现在早高峰一个小时起。

成先生表示,他其实也想尝试自驾+地铁+共享单车的出行模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放弃了。
成先生:比如说,我看导航显示三环、四环已经拥堵了,就想着找个地方换乘地铁,但是不知道就近的地铁站最方便的停车场在哪儿,或者我到了那里,能不能保证有停车位,这些都不清楚,一般情况下,我都是硬着头皮往前开,越开越堵。

来自北京市智慧交通发展中心的市人大代表杜勇表示,类似成先生遇到的困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或许可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他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推进一体化出行平台的构建和探索,也就由政府相关部门会同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汇集不同类型企业的运营信息,形成综合性的原始数据中心,再把这些原始数据实时处理成百姓出行需要的服务信息。
杜勇:比如说,我们把公交车的卫星定位数据加工处理成公交车的到站时间、到站距离,我们把地铁的刷卡数据、扫码数据处理成地铁的车厢拥挤度,我们把停车场的数据加工处理成动态的车位饱和度。做完这项工作以后,我们把这些数据面向高德、百度、腾讯等这些互联网企业去开放,用他们的 APP去触达用户,它们的用户量很大,它们也有快速的迭代能力,能让用户体验到更好的出行服务。

而来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的市人大代表郭继孚表示,除了在硬件层面提升对于大交通数据的处理水平,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进行管理机制创新,尝试引入“预约制”来解决部分交通资源匹配不均衡的问题。
郭继孚:比如公交专用道,“公交优先”当然作用很大,但大部分时间在那里空置,旁边的小汽车道堵得一塌糊涂,不能放开,一放开就堵死了。但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预约”的办法,让一部分车进去。高承载车、校车、多人合乘的车、甚至电动车,就像医院挂号一样,我有能力我就让你进。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除了靠技术手段和机制创新,也需要更多市民出行理念的更新。近年来,随着低碳、环保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骑单车出行又重新成为首都市民的风尚,北京市在过去5年里,已经优化提升慢行系统超过3200公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将继续推进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工程建设,改善慢行系统品质。来自首钢集团矿山街道居委会的人大代表安丽娟表示,
安丽娟:还有许多的自行车道被占用,有的自行车道的交通引导线有缺失,我们特别期盼着,把这个慢行系统要规范起来,把这个道路给我们整理出来,把缺少的那些交通标志给它完善起来,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绿色出行使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