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浏览

交通更环保 出行更低碳——广西加快擘画绿色交通新图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近年来,广西交通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以高水平规划,引领交通运输绿色发展,让交通运输更环保,人民出行更低碳。

生态优先厚植发展底色
1.jpg
远眺钦州茅尾海畔,跨海桥梁接连起的沿线公路犹如一条白练划过草木葱茏的岛屿和碧蓝的海湾,构成一幅美丽画卷。这是我国红树林保护区之一,2020年,龙门大桥在这里开工建设,为保护周边红树林植被和滩涂养殖区环境,龙门大桥项目不断调整路线走向,增加约5亿元投资金额最终避让出一条合理的“生态线”。
2.jpg
建设中的龙门大桥。(覃和喜 供图)

再望向西北方,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穿越十万大山,开展了全区高速公路首个水土保持施工图专篇设计,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做到施工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jpg
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华石枢纽互通。(罗芸婕 供图)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从龙门大桥的生态避让到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的水土保持,为了守护广西的“绿水青山”,广西交通人在蹚路破局中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广西交通运输部门强化顶层设计,以高水平规划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引领,积极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实施《广西生态保护禁止事项清单(2022)》,对新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尽量减少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推进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动物通道建设、桥面径流收集等工程,加强交通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环境保护。
4.jpg
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疏浚物上岸综合利用。(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 供图)

目前,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工程全线按生态航道进行设计,在保障航运前提下,实现生态服务效益的最大化。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二期工程实施人工鱼巢的设置和维护管理,持续有效保护和修复西江渔业生态。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上,广西交通逐绿而进向绿而行,引导采用机械制砂,有效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全区干线公路绿化率超80%,打造绿色长廊超2万公里。

结构调整推进“双碳”发展
5.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017年,首趟“渝桂新”南向通道试运行班列从广西钦州港站开出,成为广西多式联运的“开路先锋”,为降低能耗、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提供路径。
6.jpg
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在组织装卸作业。(封荣权 摄)

依托《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广西加密开行海铁联运班列,积极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量达8820列,运输品类达900多种。截至2023年9月30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服务范围已覆盖18省区69市138个站点。

落实“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从港口到城市,从船舶到车辆,清洁能源不断与交通运输场景紧密结合,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0年,广西印发《广西内河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舶优先过闸指导意见》,鼓励新建改造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引导船舶优先利用新能源进行水上运输,拉开了广西绿色水运发展“十四五”的序幕。
7.jpg
“神华801”号货轮靠泊连接高压岸电。(陈泓宇 供图)

2022年,“神华801”号货轮在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顺利完成高压岸电系统连船及供电工作,北部湾港接用高压岸电实现“零突破”。同年,广西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达 2766个。
8.jpg
北部湾港集装箱泊位岸电系统。(莫宜霖 供图)

据统计,2022年底,广西南宁港等7个内河港口共完成121套岸电设施建设,北部湾港集装箱泊位岸电覆盖率达93%,新开工建造LNG动力船舶44艘,累计建成LNG动力示范船26艘,公路沿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总量约1.02万个。
9.jpg
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来宾服务区充电桩设施。(广西交通投资集团 供图)

多元化交通护航绿色出行
10.jpg
“在南宁,90%的地铁站出入口区域设有公交站点,轨道站点步行一分钟范围内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区,公共交通出行省时、高效又便捷。”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公交科一级科员黄俊雄介绍道。

自2020年以来,南宁市继柳州市后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补短板”工作有序推开,逐步确立起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方便、快捷的绿色出行方式成为市民出行首选。如今,“一分钱乘地铁”活动、“银发畅行”适老化公交改造、“一键叫车”网约车服务受到市民称赞,南宁市正向着打造人性化全龄友好出行目标前进。贵港市、桂林市也在积极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建设,安全、连续、舒适的多元化出行方式在全域铺开。
11.jpg
灵川汽车站内摆放整齐的新能源公共汽车。(灵川县交通运输局 供图)

“见一叶而知深秋”。近年来,广西有序推进多种出行方式间的设施融合、服务融合、信息融合,多元化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广西主动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多项综合规划中,编印了《广西绿色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通过推进交通运输工具绿色转型,提升绿色交通配套设施,构建多样化、个性化出行服务供给体系,开展绿色出行宣传优惠活动等,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截至2022年底,全区新能源公交车累计约达1.07万辆,新能源出租汽车累计约达3.18万辆。随着绿色出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低碳出行成为热潮,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广西南宁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918.16万人次,同比增长19.79%。
12.jpg
贺州市新能源公交车。(毛俊人 摄)

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新征程上,广西交通将加快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倡导绿色出行,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来源:广西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