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原创稿

生态环境,一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如何精准科学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难题?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1.jpg
成都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受访者供图

构建信息技术“中枢大脑” 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难题

张军介绍,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点多面广,需要交通、建委、水务、经信等多部门参与,特别是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方面难度非常大。“我们把环境信息化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两轮驱动’和‘产学研宣智’五大工程之一,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他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智慧蓉城”建设系列工作部署,依照“现状、科研、决策、执行、评估”五步闭环工作思路,搭建生态环境智慧化应用场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中枢大脑”,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难题。

在构建数据共享中枢方面,推动央省生态环境数据回流、收集市级各部门生态环境领域数据370余亿条,统一管理、科学治理、共享使用,着力挖掘大数据资源潜力。

在构建感知预警中枢方面,全面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大气、水等环境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创新感知预警手段,开发空气质量监测、用电监控等4类业务的异常预警模型,实现88项体征指标数据实时分析告警,助力科学精准治污,2022年度累计处置相关报警信息8000余条。

在构建线上决策中枢方面,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重塑管理和技术架构,优化业务调度流程,推动建立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生态环境问题线上线下协同处置机制,开展大气、水、医废监管等任务的统一调度和闭环处置,实现与“智慧蓉城”事件枢纽平台打通。2022年,累计派发任务27377条,办结率97%。

打造成都特色、全国领先、有全球影响力的碳普惠新样板

张军介绍,去年底,成都市政府印发了《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建设行动方案》,细致谋划了“碳惠天府”未来三年的发展路线图。

在目标设定方面,2023年将实现用户数200万的突破,逐步构建起碳普惠生态圈。在路径规划方面,立足现有基础成效,系统谋划了制度规范提升、结构调整助力、运营能力提升、区域联动共建等十大行动。

在场景建设方面,创新提出打造“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低碳文教、低碳办事、低碳社区、低碳休闲”六大类低碳场景,让公众碳积分触手可及、无处不在。在普惠激励方面,在强化商业激励、碳减排量交易变现的同时,更加突出政策鼓励,将陆续推出专属消费券、停车优惠券、市属主要景区和文化场所门票等政府资源,用于积分兑换。

在宣传推广方面,强化与“文明兴蓉”、支付宝、美团等政府平台和互联网平台多元合作,构建“党组织引领、群团宣传、社区动员、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支撑”的组织动员体系,持续扩大“碳惠天府”品牌影响力和覆盖面。

据介绍,“碳惠天府”机制是成都市于2020年3月创新提出的碳普惠特色品牌,它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双路径,旨在推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社会新风尚。经过2年多的孵化培育,“碳惠天府”平台用户数已超过130万,现有线上线下碳积分场景60余个,开发碳减排项目70余个,累计消纳碳减排量约6万吨、认购资金近百万元,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效益价值转换。

生态惠民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年初,成都发布了100个生态惠民新场景。张军介绍,2022年以来,市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推进组坚持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景更美”为目标,围绕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三生”空间融合治理、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多元生态体验提供等领域,引导各区(市)县深入挖掘100个既有生态“颜值”,又有惠民“内涵”的生态惠民新场景,并通过线上线下面向社会公开发布。

他说,新场景的发布旨激励各地深入挖掘和利用各项生态资源优势,激发利用市场化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活力,营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良好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张军表示,今年将继续突出场景营造路径,逐步扩大示范场景覆盖范围,加快推动示范场景点位串珠成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打造生态惠民场景示范线方面,在前期发布的100生态惠民新场景基础上,持续深入挖掘生态惠民场景,策划打造游玩、研学等不同主题的生态惠民示范线,推动场景串珠成链,给市民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态惠民场景体验。

在绘制生态惠民场景地图方面,制作生态惠民场景服务电子地图,以更丰富的图文、视频内容将成都全域生态惠民场景及示范线呈现给广大市民群众。

在组织生态惠民系列主题活动方面,塑造“成都生态惠民”品牌IP,联动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单位及社会各界环保志愿服务力量,开展生态惠民“绿惠共享”系列活动,让广大市民感受到更多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