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浏览

浅谈“双碳”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及发展

“双碳”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简称,是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的重要战略。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消耗的资源和能源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大。要想解决我国生态建设问题,城市的生态化、低碳化改革是根本途径。尤其是今天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构建生态智慧城市,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自然的关系,是值得重视并深思的问题。

有利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生态智慧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宜居环境建设目标。主要原理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各行各业中的宜居条件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更加高效、和谐、便捷、可持续。其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等技术,对城市中的建筑、植被、道路、用地、居住环境等进行智能化设计和管理,使大众在出行、娱乐、学习等活动中能够借助智能化设备享受各类需求,如此极大地突破了以往城市的传统管理手段,有效构建新时代的智慧城市。

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众所周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如今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已经达到60%,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性打击。加之城市人口增多、产业转型、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加剧,延缓了城市双碳目标的实现进程。而双碳目标下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无疑给这一现象指明了改进方向。城市管理者可从智慧化角度挖掘新产业、开发新技术、建设绿色交通、加强能源利用,从多方面解决城市生态化建设中的低碳问题,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

复合性:双碳目标下,生态智慧城市的复合性特征体现在生态、智慧两方面。将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这两个概念组合起来,可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从其本质内涵来看,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在建设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生态城市的目标是为城市解决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矛盾,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铺路。具体而言,前者主要体现在解决排放、污染、能耗等问题,后者主要体现在环境持续友好、经济持续运行、资源持续利用、民生持续稳定方面。因此可以说,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概念的提出,是可持续思想渗透到城市发展建设中的落实举措。

多样性:双碳战略推进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包含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多样性特征。分别表现为交通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建筑多样性、产业多样性,这些内容的交叉融合共同决定了城市物质空间的复杂化现象。如今,城市智慧化、生态化发展建设下,城市的交通、产业、建筑、景观等方面都会向绿色低碳、智慧健康的方向不断探索转型,而且向复杂到简约、单一到多样的方向继续延展,这一过程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过程,反映的是人类追求生态的过程,由此体现出生态智慧城市的多样性特点。

循环性:双碳战略目标推进下,循环发展目标已成为生态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参照标准。众所周知,循环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生命之所以一直往复,就是因为循环。传统城市发展中的弊端是物质利用循环存在的不彻底性,城市的可循环功能尚未充分挖掘,由此才出现了城市发展缓慢的现象。而如今生态智慧城市的构建,从循环特点出发,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对人类生活环境进行了生态化改进,这一过程体现了城市循环性特点。

高效性:城市作为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效益创造率较高,但同时所消耗的资源也较大。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提倡低碳国家、低碳城市建设,我国也提出了生态智慧城市,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资源消耗过大、污染过于严重的问题,进而为之后的可持续发展铺路,同时生态智慧城市的构建也能为城市高效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具体表现在,城市新资源的高效利用;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利用;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利用。这些资源在相互转换过程中,能够借助数字化技术将原本产生废弃物的环节转化为无污染的信息化环节,最大程度节约了资源消耗量,体现出城市运转的高效性特点。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占据城市主要面积的除了居民生活环境,还有城市空间建筑结构。如今双碳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在着力建设中,强化对建筑空间结构的合理设计,对于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对此,城市管理部门可从建筑设计、土地利用、合理拆除方面对建筑生命周期进行客观规划与设计,具体可借助BIM技术系统对城市现有空间结构进行勘查,勘查之后要确定开发建造方案,对建筑结构重塑中产生的能耗进行清晰地规划与监管,确保城市建筑建造符合双碳要求。同时,还可参考其他国家生态城市构建的经验,着眼于全域范围,增加绿色开放空间区域设计,结合轨道交通、公共中心设计特点,预留出一些弹性用地,用于绿色植被种植、森林景观规划以及河湖水体空间的构建,以满足城市多样性发展需求。

搭建生态智慧交通体系:在双碳战略推进背景下,搭建生态智慧交通体系尤为重要。城市管理者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自动控制等技术,对城市中的交通运输、交通管理、出行安全等问题进行全面管控,以有效协调交通系统在城市区域中的服务力。具体实施中,城市管理部门可将绿色交通置于优先规划的位置,增加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的道路设计数量,倡导全民绿色出行。同时在规划中还需注重采用TOD技术,进行生态区域规划,比如在地铁口、商场、生态景观等区域增设非机动车数量、安排非机动车停放位置,并禁止机动车进入,缓解这些人流量大的区域内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还应构建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定时将每一时间段的交通情况、道路状况下发到广播站、市民移动设备中,以便市民及时查收,合理安排出行,如此能为有效构建生态智慧交通体系提供可行建议。

推进低碳产业智慧转型:双碳战略推行下,新型城市产业在转型中应考虑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努力将智慧化与生态化有机融合,实现生态智慧城市的构建。具体实施中,可以市场和政策为导向,结合本城市中智慧资源优势,为低碳产业提供产品革新技术、创新研发技术、数字化产销一体化技术等技术支持,鼓励市内企业积极向智慧方向转型。同时还需从制度层面加强产业转型约束与管理,具体可给市内所有企业安装污染排放系统,定期监测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对于不合格的企业工厂进行违规警告和处罚,以此约束企业减少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积极向智慧产业方向转型。

促进能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城市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一直是城市双碳目标推进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当前,生态智慧城市构建中,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今后我国各城市在智慧化建设中,一方面,需节约现有能源的利用,积极推行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转化能源等资源的利用率,在建筑上倡导低能耗建造、在出行上倡导低碳绿色、在景观上倡导人与自然资源共享,以此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开发上应加大力度,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能源高效利用到城市、建筑、市政等规划中,提高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建设低碳交通基础设施,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规模应用,鼓励绿色出行等。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加紧推进双碳目标、建设生态智慧城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今后还需管理部门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风帆,深度挖掘双碳目标下的经济要求,正确衔接双碳目标与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大力推动我国城市的低碳转型进程。

马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般项目“‘双碳’目标下‘十四五’时期江西能源发展思路研究”(21SKJD23)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西省社会科学院2022年省情大调研课题“‘双碳’背景下江西特色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22SQYB05) 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