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2.jpg3.jpg4.jpg5.jpg6.jpg7.jpg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97个城市达到绿色出行创建目标,其中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上榜城市。

在2020年绿色出行创建工作之初,我市就将此项工作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共创共建的工作机制和氛围,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经过两年多的创建,我市绿色出行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出行服务品质实现提档升级,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环保低碳出行蔚然成风。

绿色出行财政投入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市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绿色出行财政投入力度。 2022年1至5月,市本级财政在公共交通投入5.68亿元,其中投入公交公司2.35亿元,投入轨道交通3.33亿元;公交公司投入中,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租赁费1.43亿元,公交公司运营补贴0.92亿元;轨道交通3.33亿元中现全部为运营补贴。

除了市级和市本级政府财政的专项补贴,呼和浩特市地铁、公交公司还统筹利用票款收入、土地租赁收入等方式发展公共交通;政府方通过财务分析测算,对票务收入无法覆盖的建设、运营成本,以及合理回报部分进行缺口补贴。

建成区路网不断完善

赛罕区居民王先生每天的健身方式就是骑行加步行。每天早晨他从家骑自行车出发,沿着新华大街的自行车道骑行至丝绸之路公园,然后在公园里散步半个小时。王先生说,如今市区内供人们慢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现在出门办事也不爱开车了。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路网建设力度,更加注重道路级配的完善,合理规划道路尺度,降低街区尺度、增强街区活力。截至2022年,建成区道路总长度1159.79公里,主次干道基本均按照相关设计规范配置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新建扩建道路34条,位置经过多个小区、医院、博物馆、商业区等。

城市慢行环境更加友好

我市注重倡导“交通+慢行”为主体的交通模式,引导公众绿色出行,实现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近年来,相关部门施划互联网自行车停靠点、加强自行车道规划建设、规划设置相对独立的自行车道,增加了自行车通行空间。编制了《呼和浩特慢行交通专项规划》,慢行分区参考城市主干路、宽幅次干路和天然界限并综合考虑周边功能,拓展分为3个核心慢行区、8个核心拓展慢行区、大青山南坡生态慢行区及4个外围组团慢行区。在慢行道路基础上建设健身路径138条、37条舒缓路径,与自行车道平行区隔,避免了“自行车道人行道混乱混用”现象,打造以人为本的行人空间。

同时,经过对城市绿地的现状分析,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市园林部门积极实施“一见青芯”口袋公园建设行动,选择500—5000平方米规模的绿地,开展精品园林空间建设提升,逐步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在道路、桥梁及东河沿岸,依托地理建筑特点和绿化环境,建设、美化慢行道路,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出行无障碍化水平明显提升

家住如意小区的李粉桃大妈,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有时候出门还得坐轮椅,但这几年她不再为出门发愁了。“我家离市政府地铁站很近,每次去附院看病儿子都带我坐地铁1号线,有无障碍设施非常方便。”李大妈高兴地说,地铁的开通让她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

记者在地铁站看到,站台都设有无障碍阶梯、电梯、无障碍卫生间及母婴室;列车设有无障碍车厢,可与无障碍月台对应,内设轮椅停放空间、轮椅固定装置等无障碍化设施;站台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可熟练使用站台常备的无障碍器具帮助使用轮椅的人士乘落地铁无障碍车厢。车厢内备有爱心专座,优先提供老、病、残、孕及带幼儿的乘客使用,为出行不便的人士提供出行便利。

记者了解到,我市近年新增的公交车也全部为无障碍公交车。车辆装备低地板、轮椅停放空间、轮椅固定装置等无障碍化设施,以保障出行不便的乘客能使用公交出行。

根据我市“十四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计划在大型公交场站和主要公交线路停靠点设置无障碍设施或专用设备,确保公交站台设置无障碍缓坡和连续盲道,完成公交车辆的语音播报和字幕显示、无障碍踏板等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完善无障碍标志标识,逐步提高公交系统无障碍化水平,实现大型枢纽站点公交无障碍设施覆盖率100%。

公交专用道设置稳步推进

记者在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在上下班高峰期更愿意乘坐公交车出行,究其原因是公交车有专用道,使得公交车并不比私家车慢,而且乘坐公交车更省心省钱,尤其是去商圈购物,还不用为找停车位发愁。

近年来,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效率,我市不断完善公交专用道及专用出口监控设施和标志标线,根据道路情况合理界定使用时限等,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并提出在市区全部单向3车道以上道路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并在公交流量较大、客流较多的单向两车道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使公交运营时速提升至18公里/小时。

2022年,我市印发《关于提升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规划推动新华大街、成吉思汗大街等6条主干路公交专用道,全长142.4公里,并同步启用152个公交专用进口。2022年6月,我市已完成成吉思汗大街全段、丝绸之路大道全段公交专用车道交通标线清洗及施划工作。公交专用道总长度达到142.4公里,涵盖了95个红绿灯,同步启用152个公交进口。

根据《呼和浩特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我市结合路网建设和公交整合效果、交通拥堵的时段特征、区域特征,加强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在中心城区城市发展轴、公共交通主通道、关键客流走廊上的道路优先安排公交专用道。通过科学规划、分期建设、逐步成网,力争到 2025 年新增公交专用道 65.27 公里,中心城区形成超过 290 公里道路里 程“成环成网”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设置 比例达到 35%,主要客流走廊早晚高峰时段公交平均运营时速达到 20 公里/小时。

公交场站用地更有保障

我市高度重视公共交通用地保障,《呼和浩特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呼和浩特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明确公交场站建设,同时提出保障公共交通用地保障措施,将场站建设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实保护公共交通场站建设用地。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公交场站、公交停靠站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2022年,呼和浩特市共有公交场站42个,总占地面积达831.88亩,其中除1个建设中、4个未使用外,其他均已投入使用,公共汽电车进场率为100%。场站的位置散布全市,为市民公共出行提供更方便体验。

此外,我市计划在城区选择具备条件的青城驿站为对象,建设公交小型区域调度分中心,依托驿站周边停车场或路边停车位提供公交车辆停放场地,建立城区小型公交首末站,实施分区、跨线调度。“十四五”期间,计划在城区二环内依托内蒙古博物院、成吉思汗公园青城驿站试点建设2座小型公交首末站,优化城区内部公交场站布局。

公交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谈及近年来我市出行方面发生的变化,除了地铁的开通,再就是越来越便捷的公交线网了。在振华广场上班的陈女士每天早晨从家里乘坐公交车,到了市政府站再换乘地铁一号线到新华广场,下了地铁不用上到地面就能直接进到商场,既省钱环保还避免了堵车的烦恼,比自己开车舒心多了。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市公交公司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减少与地铁并行和迂回绕行的公交线路,而是更注重与地铁的衔接,方便乘客实现无缝衔接换乘。仅2022年上半年就调整公交线路11条。目前共有公交线路208条,其中包括定制公交线路9条、学生公交线路28条、高峰区间线路5条、夜线9条、城乡公交线路33条,80%以上的常规线路实现了和地铁接驳摆渡,公交线路设置更加合理。公交线路总长达到3800.4公里、线网总长达到1116.3公里。

随着智能技术应用更广泛,公共交通服务也不断提升,公交地铁线路全部实现无现金支付。乘客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银联扫码、银联刷卡、银联乘车码、App扫码、异地卡等方式付费,一卡通已实现全国互联互通。考虑到老年乘客的消费习惯,公交和地铁都保留了现金支付手段。市民可通过“掌上青城”App实时获得信息查询,包括公交查询、智慧便民候车室分布查询、公共卫生间位置及分布查询、机场服务、直营商城本地购物服务等。在地铁方面,乘客除了可用上述App查询地铁线路图,还可使用“青城地铁”App查询地铁线路、到站时间、首末班车时间、站内设施和规划公交换乘方案等信息,实现扫码购票、刷脸乘车。地铁站和车厢内都备有汉、蒙、英三语语音报站外,月台都设有来车信息的电子提示屏幕,可显示时间、方向、本次列车等候时间和下次列车的等候时间,方便乘客即时获得信息。

在线下部分,在全市多处依托“青城驿站”设置了智慧候车室,通过投放电子屏让乘客在候车室内准确了解车辆运行情况,拓宽了“青城驿站”服务功能,给乘客提供了多维便利。

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了特殊群体优惠票价全覆盖,8类人群乘坐公交地铁均可享受优惠。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残疾人、伤残人民警察、盲人及陪同人员、消防人员、离休干部、7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员可凭相关证件到公交公司和地铁车站办理免费乘车凭证。

此外,中小学生、环卫工人、市级(含)以上劳动模范人物凭有效证件可享单程票票价5折优惠。

出行装备实现绿色转型

我市持续提升绿色公交车辆应用,创建期末我市中心城区共有公交车1908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数量达到1512辆、天然气公交车396辆,城市公交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为100%。

我市相应的也加大了充电桩的建设,全市现已基本构成充电网络布局。截至目前,市区现共有新能源充电桩公交场站28个,总占地面积达92.67公顷,用电总负荷82860Kw,充电桩560个,公共汽电车进场率为100%。

共享单车管理更加规范

我市持续加强共享单车的源头管控,对运营企业严格把关,完成了5家共享单车企业的材料审核和备案管理工作。经过运营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用户实际停放需求等因素下,我市共设置了7000余处停车区,全面覆盖大型商圈、医院、学校、社区等区域。

针对性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早在2020年就率先尝试运用科技手段推行了‘电子围栏’管理新模式,即通过设置禁停‘电子围栏’约束用户乱停乱放的行为,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共享单车的软件平台对禁停区域进行了地图标识,禁停区一目了然。如果用户将共享单车停入禁停区,共享单车投放公司会第一时间短信提醒,督促用户规范停放。

结 语

绿色出行的创建不仅仅体现在方便人民群众通勤上,也展示了一个城市文明的进程。首府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并不是终点,推行绿色出行的工作永无止境。我市仍将继续大力宣传绿色出行,倡导广大市民主动选择公交车、地铁、共享单车、步行等低碳环保方式出行,节约能源、减少拥堵,使城市道路交通更文明、更安全、更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