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凤凰网
区域无轨道交通,通达公交班线少,居民日常出行如何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既有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不可控因素增加,怎样让居民有更多的出行方式选择?每年两会上,有关公共出行问题都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去年,我提交了‘关注电动车充电安全 推动实施新能源新基建’的建议,得到了十多位政协委员的附议,其中就谈到探索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换电柜的市场化方式,今年的两会我希望能继续关注、推进这一问题。”南京市政协委员陈贤兴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发现,在南京一些近郊、经济产业园区、大学城周边,因为公共交通的短板存在,尤其是伴随现阶段公交线路的减少、缩线,等车时间大幅延长,市民3—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存在较为普遍的痛点。“我的建议是借南京创建绿色出行城市的契机,根据居民出行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试点共享电单车管理规范。”
“我注意到,有关推行共享电单车交通运输部在2017年的指导性意见是不鼓励发展,当时主要考虑容易发生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安全隐患以及城市管理等问题。随着近几年相关技术和管理的规范,加上历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代表委员的关注,交通运输部在前不久表示,当前阶段,共享电单车可以作为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有益补充,将在确保城市交通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稳步探索共享电单车发展政策,这就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陈贤兴表示,虽然目前南京尚未从市级层面明确共享电单车的发展意见,但在包括溧水、六合、江宁、栖霞等区域,已经根据居民实际出行需要开始尝试推行共享电单车的出行模式。“与其在没有统一规范的前提下默许‘各自为政’,不如从源头开始就建章立制,因地制宜推出试点,满足客观存在的出行需求。”
对于来自政协委员的关注,长期研究新出行经济的交通专家、东南大学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有客观需求才会有市场供给,在一些公共交通覆盖不充分,短期又无法实现公交线路投放的区域试点是可行的。去年,南京提出建设综合换电试点城市,但主要满足的是以四轮为代表的电动车换电需求,其实完全可以将二轮也容纳进来,既利于城市规划、高效管理,也能促进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在这方面,合肥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至于此前担心的规范停放问题,电单车相对共享单车而言,技术升级空间更大。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通过前置摄像头进行规范的尝试,效果不错,甚至可以利用后台技术实现关机。”
南京市人大代表、知名交通专家杨涛也表示推行共享电单车重在平衡安全、便利和规范三者的关系。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引入驾驶者的准入门槛,更好地实现自我和他人保护。同时,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的迭代升级,在居民实际需求下作为城市管理者要避免一刀切,精准施策。“主城区域公共交通相对发达,除主干道外,其余道路行驶、停放条件有限,现阶段可能不太适合大力推行共享电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