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浏览

提案·落地有声|推动道路交通低碳转型跑出“加速度”

“要大力倡导低碳出行,可结合碳普惠、碳交易政策机制,将个人低碳出行的减排量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出行者的碳减排积极性。”当前,交通零排放转型已按下“快进键”。今年年初,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曹建华、杨守业、龚继明等市政协委员提交“关于促进上海市道路交通低碳转型的建议”提案,为推动道路交通低碳转型跑出“加速度”献计出力。

为了撰写这件提案,曹建华等委员开展深入调研。一份数据让他们看到了本市道路交通低碳转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上海城市客运交通中,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公共汽车碳排放占比合计为23%,而小客车交通仅承担约25%的出行,其碳排放占比却达到了77%,仍呈现增长态势。

“这显示出我们的交通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还不够高,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有待优化。”委员们认为,在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同时,可以引入经济手段,对于私人交通方式,通过拥堵收费、停车费、燃料附加费等形式支付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费用,而对于公共交通作则可以降低或免除部分费用,通过价格杠杆来保证公交优先政策的落实。同时,可结合碳普惠、碳交易政策机制,将个人低碳出行的减排量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出行者的碳减排积极性。

能源效率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上海乘用车仍以燃油汽车为主,电力能源消耗仅占10%。同时,上海的货客运交通对化石燃料依赖度高,对清洁能源利用尚不成熟。” 曹建华介绍说,为此,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改革车辆税费制度,“将车辆税费制度从与排量挂钩,转向为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能效指标挂钩,从而更有效地激励生产和消费端低排放汽车的增长”。此外,还可针对城市中心区实施零排放区政策,对排放较高的传统燃油车采取限行或收费政策,加速高排放车辆替换。

能源结构调整也须优化,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各类充电桩的使用率仍需进一步提升。提案提出,“建议适时引入碳交易、碳积分等市场化机制,通过对碳排放定价,促进新能源汽车逐步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同时,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建立以用户为导向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形成适度超前的城市充电网络,提升便利性和高效性。”

“交通领域占上海的能源消耗总量20%左右,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对全市的节能减排工作举足轻重。”今年5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这件提案进行答复,并表示,这件提案提出的建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推出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引导广大市民低碳出行。同时,认真落实车辆税费制度改革,并加大力度推进交通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提案答复中介绍说,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00万辆,《上海市交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车占比超过50%。同时,全市共建成各类充电桩总量69.7万根,全市车桩比1.4:1,充电桩布局趋于完善,充电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关于将相关税制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挂钩的建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提案答复中表示,考虑到我国税收政策制定权限集中在国家层面的特点,本市将积极配合国家部委,做好相关政策优化的调研工作,推动税收政策不断完善。关于提升车辆能效标准和对城市中心区实行零排放区政策的建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称“将根据本市交通发展情况适时开展研究”。